课题组负责人简介:
吴成生,2017年博士毕业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2018年2月−2024年4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分别担任博士后和项目科学家。2024年4月加入hth手机版登录入口华体育会app官方下载官网,担任长聘教轨助理教授、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迄今在国际知名期刊上以唯一第一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7篇,包括Nature Cell Biology、 Blood、 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Trends in Cell Biology 等。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以细胞系、类器官、转基因小鼠和病人样本为研究模型,利用多组学(包括in vitro and in vivo CRISPR screen,蛋白组学,单细胞转录组学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探索肿瘤微环境(如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胞外基质以及逆境胁迫)对胰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影响,并寻找可干预该过程的新型分子靶点,推进胰腺癌的临床前治疗。
目前课题组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海外)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引才计划”、hth手机版登录入口自主部署项目。
代表性论文(第一作者):
课题组成员:
科研助理:于艳红
博士生:胡雅莉
硕士生(包括联合培养):王详宇,刘虹江,杜星
本科生:黄焘颖(首都医科大学)
]]>
课题组简介:
脑科学研究课题组于2003年成立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17年转至hth手机版登录入口华体育会app官方下载官网。在此之前课题组负责人王晋辉是美国堪萨斯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先后研究了突触可塑性的分子机理,神经细胞编程原理,神经网络形成与修饰的机理,学习记忆形成的细胞分子基础,以及抑郁和焦虑的病理基础等。研究手段包括:细胞光学成像,细胞电生理,神经环路示踪,基因谱分析,蛋白质化学,以及动物行为训练与检测等。这些研究分别受到国家科技部973和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的资助。原创性成果包括:突触在非活跃态与活跃态间转换是神经元编码的动力源,突触活动由不稳态转向稳态是神经元编码能力和精确性提升的基础,突触模拟信号与神经元数字信号量化规律,联合记忆细胞的形成是脑内特异信息获取储存痕迹的基本单元,发现脑内介导焦虑和抑郁的神经细胞。
课题组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脑内记忆细胞的形成机理及其工作原理
恐惧记忆与焦虑形成的神经细胞环路基础
社会挫败记忆与抑郁的神经细胞环路基础
基于脑内信息编码细胞工作原理的脑元网络芯片设计与应用
课题组负责人简介:
王晋辉博士,hth手机版登录入口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和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脑科学中前沿课题研究,尤其是神经细胞编程原理,记忆细胞形成与工作原理,以及神经精神疾病的机理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收录国际期刊发表研究性论文八十余篇。部分研究成果汇集成个人专著Associative Memory Cells: Basic Units of Memory Trace由Spring-Nature出版社2019年出版。在hth手机版登录入口教授生理学,授课内容汇集成《人体生理学》由科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
课题组在读研究生:
博士生:许阳,张赟,陈炳琛,王蕾,李佳怡
硕士生:郭宇,张佳佳
近五年代表性研究论文:
研究成果图片:
单侧皮层获取信息双侧皮层储存信息
脑内储存特异信息的联合记忆细胞网络形成源自共同活动神经元间新突触形成
特异信息储存依赖新突触形成
本课题组综合活体成像、分子遗传学、比较解剖学、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等方法,研究植物细胞极性调控、植物器官三维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同时,课题组开展合成基因组学研究,致力于建立植物人工染色体技术。近五年在Science Advances、Current Bi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2篇。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以下三方面:
课题组负责人简介
课题负责人简介:汪颖,女,华体育会app官方下载官网副教授/长聘教轨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并获颁“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奖和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hth手机版登录入口领雁银奖。
课题组成员
博士生:黎妍伶、任树林、高祎、卢小红、杨婷婷
硕士生:彭子原、兰家英、李必勐、路保顺、王海琰、罗程鹏
科研助理:娄可可
代表性科研成果
科研进展相关照片
器官发生演化路径揭示:小立碗藓LAS(上)和拟南芥LAS(下)通过影响细胞分裂分别调控叶片中脉(上)和侧芽(下)形成
激光共聚焦活体成像揭示叶原基(A-D)和花原基(E-H)的形态分化及基因表达分区的相对变化
结合长读ONT、高保真的长读PacBio HiFi和短读Illumina NovaSeq测序数据获得接近完整的拟南芥Col-0生态型的参考基因组Col-PEK
激光共聚焦成像活体成像追踪植物单细胞再生过程中关键基因表达动态
课题组人员合影
]]>
主要研究R-loop结构调节动物适应环境的分子机制,属于行为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组学等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集中在飞蝗脑中R-loop结构调节飞蝗嗅觉行为的神经分子机制。
研究组成员介绍
马宗源,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面上以及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曾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 BMC genomics等权威以及专业杂志发表系列论文报道单胺类神经递质调节飞蝗种内信息交流的神经分子机制。
代表性论文
课题组研究简介:
RNA的二级结构在病毒和原核生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在真核生物中,尤其是植物及逆境胁迫应答过程中,还不清楚,因此,我们感兴趣的是环境信号如何调控了RNA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其在植物发育及胁迫应答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前期工作开发了通过高通量测序快速且高效地检测植物体内RNA结构组的方法(Structure-seq2),并以此为工具详细探究了植物体内RNA二级结构组的动态变化与非生物胁迫应答之间的关系,包括高温胁迫对水稻体内RNA二级结构及RNA降解的调控机制,以及拟南芥叶片和根中RNA结构组的差异及在盐胁迫应答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这些发现不仅为证明真核生物中的RNA结构的广泛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同时也揭示了其作为一种新的调控机制参与了植物体内的逆境胁迫应答,开辟了RNA结构介导的转录后调控如何参与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的新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
1) RNA二级结构在细胞及器官时空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2) 非生物胁迫对水稻RNA二级结构的影响及其调控
3) UTR区的RNA结构温度感受器(RNA Thermometer)的功能研究
4) RNA结构改变的同义突变在进化中的生物学意义
5) Structure-seq方法扩展及在表观转录组学中的应用
课题组负责人:苏钊 长聘教轨助理教授
课题组成员:
科研助理:申永华
博士生:朱倍君,陈亚醒
硕士生:刘宇舟,范玉国,李德文
代表性研究成果:
RNA二级结构介导的逆境胁迫应答及转录后调控
花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网络及非生物胁迫下的应答机制
]]>
哺乳动物细胞内有许多被生物膜间隔的有膜细胞器,这些细胞器看似相互独立,但是却有着复杂的互作网络。互作的调控作用保障了细胞器之间物质和信息交换的有序进行,互作同时伴随细胞器在细胞中定位、分布和形态高度动态变化,最终影响细胞生命历程及干细胞命运决定。本课题组着力于开发和利用新型超分辨显微镜研究活细胞膜动态行为和动力学,旨在揭示细胞内膜动态互作行为功能及相关分子机制,为人类生长发育稳态失衡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早期干预新靶标。
具体研究方向:
课题组负责人简介:
郭玉婷,女, 2019年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专业为细胞生物学,2022年8月组建生科院膜超分辨生物学实验室。郭玉婷博士近五年分别在Cell, Nature Methods, Nature Cell Bi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其中 2018年在Cell 杂志发表的论文荣获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课题组成员:
骆开、张瑜净、赵雪靖
代表成果(#代表并列一作):
课题组简介:
酶学课题组始建于1988年,是一个气氛融洽,成果丰硕的团队。主要从事酶及酶抑制剂的研究工作,具备完善的生理生化活性测定设备,植物化学分离设备,细胞实验设备等基础研究设施。共发表SCI刊物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先后培养研究生30余名。
主要研究方向:
课题负责人简介:
马晓丰,男,药物化学专业博士,hth手机版登录入口教授。自2003年开始研究脂肪酸合酶(FAS)抑制剂的结构和功能。先后主持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中科院青促会等项目。曾获得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年度优秀会员等奖项。近年来在Mol Cancer,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J Chromatogr A, Food Funct等刊物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课题组成员:王纯妍、Alzhan Amantey、曾春萍、张鑫如、谢佳蕊
代表性研究成果:
酶动力学研究脂揭示肪酸合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脂肪酸合酶不同活性中心对底物的选择性
天然来源的脂肪酸合酶抑制剂
研究组长 Principle Investigator
陆忠兵,博士,教授
Zhongbing Lu, PhD, Professor
课题组成员:
博士后:袁军涛
博士生:高俊灵、崔冰清、骆开、于卓然、徐颖
硕士生:张瑜净、张兵旗、贺煜寰、蓝婷、伊尔夏提·匠格瓦尔
项目来源: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科院优秀青年创新团队项目
研究组长简介
2012年~至今,hth手机版登录入口 华体育会app官方下载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201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研究助理
2006-2009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2006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获博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 获硕士学位
200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 获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
课题组利用大鼠、小鼠等动物疾病模型,采用分子生物学和信号转导技术来研究并阐明心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临床疾病的诊疗提供理论基础。
代表性论文:
课题组简介:
全球变化生态学课题组是一支团结向上、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科研队伍,现有教授4名,科研特别助理及在读研究生20余名。
课题组致力于探究全球变化下的碳、氮循环过程,生态系统的微生物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以及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机制等。近几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题、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课题等重大研究项目,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National Science Review、Global Change Biology、Journal of Ecology、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和科学通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课题组非常重视学术交流合作,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青藏所、生态中心、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以及德国马普学会、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保持了长期学术交流与合作。
课题组负责人简介:
崔骁勇,男,hth手机版登录入口教授。1997年6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7月到1999年6月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研究草原植物与群落的生理生态及碳素循环。1999年7月到2001年6月在中国林科院开展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光合生理的研究工作,2001年7月到2004年3月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从事青藏高原草地植物的光合生理生态、碳循环与全球变化关系课题的研究。自2004年3月起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作。先后参加了国家基金委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日本环境省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并主持了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IFS 基金1项,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项,环保部公益项目课题2项,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子课题2项以及其他科研项目。曾获得德国DAAD奖学金和日本环境省EFF资助,先后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开展合作研究。发表论文150 余篇,曾于2010年和2018年分别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担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Rhizosphere、生态学杂志、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中国环境科学、hth手机版登录入口学报等期刊编委。
研究方向:
1.草原生态系统的微生物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2.草地与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
3.土壤碳库稳定性及其生态学机制。
4.利用模型模拟、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态学过程。
代表性研究成果:
课题组合影
]]>
6月19日晚,生命学院504班党支部开展了2014-2015学年度504支部学生党员民主评议会议工作。会议包含四项内容:党内民主评议-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推选优秀党员;支部书记年度总结;党员评议党支部年度工作。会议在支部书记王伟兵主持,全体党员共同参与下圆满完成。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在支部会上,每位同志都发言总结自己在这一学年的不足和进步,对自己进行了深刻反省,也为党支部的建设和活动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吾日三省吾身”,大家彼此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想,认真总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他人的优点,以期完善自身。 支委会书记向全体党员做了一年来的工作报告:总结了一年来支部建设、民主生活和支部活动等情况;赞扬了党员同志们积极主动参与党支部活动,锻炼和提高自我取得的实效。这一年的党支部活动将大家团结在一起,遥想成立之初,到每一次主题生活会的学习与讨论,再到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再到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的心得与收获,都使大家的研究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此次会议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最终全票通过评选出王伟兵同志为504支部优秀党员。 整个民主生活会气氛严肃而热烈,党员们实事求是,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党委会认真对待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风雨同舟、携手共建;共同成长、相互促进”的十六字总结概括和祝愿下,2014-2015学年度504支部学生党员民主评议会议顺利落下帷幕。
]]>